转自:优宁维抗体专家在生物研究中,无论是检测疾病的致病机理和代谢途径,还是鉴定药物的作用机制和药效,都离不开一系列生化功能检测。那么对于不同的疾病模型,都有哪些常见的指标需要检测呢?小优都帮大家整理好啦!建议收藏!一、肝胆功能检测指标和临床意义1血浆酶类(1)丙氨酸氨基转移酶(ALT)和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(AST):肝脏富含ALT和AST,只要有1%的肝细胞破坏,即足以使血浆中的氨基转移酶水平升高1倍。当肝细胞变性或者坏死时,肝内酶释放入血,可引起血浆中氨基转移酶的明显升高。为了提高检测,可进一步测定AST/ALT比值和AST同工酶。AST/ALT比值:在肝细胞内ALT主要分布在细胞质中,AST主要分布在线粒体。当肝细胞变性,细胞膜通透性改变或者增加时,ALT从细胞内大量逸出;当肝细胞严重病变而坏死时,线粒体内AST释放出来。故轻型肝炎时AST/ALT比值下降,重型肝炎时比值上升,测定该比值可较准确反应肝损伤程度;AST同工酶(ASTm):线粒体ASTm明显升高,反映肝损伤严重。(2)乳酸脱氢酶(LDH):LDH是肝脏损伤的标志之一。肝脏损伤时LDH值升高,其敏感度不如氨基转移酶。当肝脏损伤时,肝细胞内的LDH会释放到血液中,使血液中的LDH水平升高。(3)谷氨酸脱氢酶(GDH):主要存在于线粒体内,血清GDH测定作为酒精性肝病的良好指标。(4)γ-谷氨酰基转移酶(GGT):血清GGT升高常见于胆汁淤积和肝病变。(5)碱性磷酸酶(ALP):肝脏损伤时血清ALP活性升高。(6)5’-核苷酸酶(5’-NT):肝脏损伤时血清5’-NT活性升高。(7)谷胱甘肽S转移酶(GST):测定GST是反映急性肝脏损伤的敏感指标。急性肝炎时血清GST显著增高。(8)胆碱酯酶(CHE):CHE是一类催化酰基胆碱水解的酶类,病变程度严重时,肝细胞合成CHE越少,CHE活性下降明显。2血浆蛋白质(1)总蛋白(TP):肝损伤时血液中TP浓度降低。(2)血清白蛋白(ALB):血浆ALB是肝实质细胞合成,肝脏发生病变时,ALB合成降低。(3)血清前白蛋白(PA):是一种主要由肝脏合成的血浆蛋白,与肝功能密切相关。肝疾病时血清PA的变化敏感,是药物中毒引起肝损伤的敏感指标,在病毒性肝炎中,血清ALB正常而PA降低。3胆红素和胆汁酸(1)总胆红素(TB):血清总胆红素(TB)含量能准确反映黄疸的程度,结合胆红素(CB)含量对鉴别黄疸类型有较大意义。(2)δ-胆红素:可作为判断急性肝炎恢复期和肝病预后的指标。(3)胆汁酸(TBA):胆汁酸可同时反映肝脏分泌,肝脏合成和代谢的指标,对肝病的诊断有较高的敏感性。肝胆生化指标分类二、肾功能检测指标和临床意义1肌酐(CREA)肌酐从肾小球滤过,肾小管不重吸收,基本没有分泌,所以血浆肌酐能特异性反映肾小球滤过功能,其水平和肾小球滤过率呈反比。2尿素氮(BUN)尿素是体内蛋白质的终末代谢产物,血浆中的尿素可自由滤入原尿,但约50%被肾小管重吸收,因此肾小球过滤功能下降时,血浆尿素增高明显。3尿酸(UA)尿酸是嘌呤代谢的终末产物,主要经过肾小球过滤后随尿排出,肾功能减退时血浆中尿酸增高。三、心血管疾病检测指标和临床意义1心肌肌钙蛋白(cTn)cTn是心肌细胞质中细肌丝上结合Ca离子,触发兴奋-收缩耦联的调节蛋白,cTNT或cTnI是目前公认的诊断心肌梗死的首选指标。2肌酸激酶同工酶(CK-MB)CK在体内催化ATP和肌酸生成ADP和磷酸肌酸,CK-MK可用于ACS患者预后评估和心肌梗死判断。3肌红蛋白(MB)MB是一种氧转运蛋白,在心肌中含量较丰富,心肌损伤早期即会大量漏出至血液中。四、胰腺相关疾病检测指标和临床意义1淀粉酶(AMY)急性胰腺炎时,血清淀粉酶极速升高,尿液淀粉酶通常在发病后12-24H开始升高。2脂肪酶(LIP)急性胰腺炎时血清脂肪酶升高,特异性大于淀粉酶。脂肪酶可被肾小管重吸收,因此尿液中无法检测出脂肪酶。3胰蛋白酶(Trypsin)胰液中含有大量的胰蛋白酶,正常时很少进入血液循环,是较敏感的指标。4磷脂酶A2(PL)由胰腺腺泡合成,急性胰腺炎时磷脂酶A2活性升高,其增加水平与疾病严重程度,预后密切相关。尿液中磷脂酶A2激活蛋白(PLAP)的浓度可反应磷脂酶的激活情况,且与疾病的严重程度正相关,是较为灵敏的指标。5C-反应蛋白(CRP)是组织损伤和炎症的非特异性标志物,测定CRP对胰腺炎早期诊断有辅助价值,并有助于病情的评估。五、血糖和血脂检测指标和临床意义1葡萄糖(GLU)内分泌功能障碍引起高血糖,分为生理性增高和病理性增高。2总胆固醇(TC)胆固醇升高与动脉粥样硬化的进程密切相关,可评估心脑血管疾病;胆固醇也是诊断高脂蛋白血症,高胆固醇血症等疾病的重要依据。3甘油三酯(TG)评估心血管风险的指标,糖尿病,肾病综合征也会出现TG增高。4低密度和高密度脂蛋白(LDL,HDL)与冠心病,肾病综合征相关。LDL升高是发生动脉粥样硬化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,而HDL是抗动脉粥样硬化的血浆脂蛋白。